黑膏药起源与发展

 

中医疗法,外治最古。中原地区是中华中医药文化主要发祥地,伏義制九针,神农尝百草、黄帝内经理论形成都等都在中原。中医药文化的源头在 中原。

中医药疗法是中华文化瑰宝,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,是几千年来人民群众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。黑膏药便是一支奇葩,被列入中医五大剂型之首,其药性直接“苍毛孔而入腠(cou)理”不刺激肠胃,避免肝肾的损害,方便使用,药效持久、疗效确切、毒性及不良反应甚微、适应广泛等优点,是古往今来民众乐用的俱佳疗法。

黑膏药疗法从湖南马王堆出土的《五十二病方》,到甘肃武威旱滩坡发掘的竹简《百病膏药方》,从《黄帝内经》到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,乃至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历代名家名著都记载有膏药疗法的丰富资料,应用之广,种类之多,可为数以万计。

远古时代,人们为生活,在发现可使用的植物过程中,见到了动物受伤会嚼碎药草涂敷伤口,跟踪动物经验而效仿发明了外治疗法。

夏、商、周到秦汉时期,从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政权的建立到秦朝全国统一,从艺术品到萌芽到制作技术的成熟,如钧瓷烧制“点石成金”术等,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。在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高原始医书《五十二病方》中,记载医方283个,其中173个,考证了外治的重要性。秦朝以黑色为国色,结合帝王将相追求长生不老进行炼丹,对黑膏药的萌芽起到关键作用。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记载:“若疾发于结内,针药所不能及者,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。既而缝合,敷以神膏,四五日疮愈”,证明膏药疗法在秦汉时期已应用。

三国两晋时期,著名炼丹家、医学家葛洪。人称:万古丹经王、化学科学先驱。在著作《救卒方》记载:“清麻油十三两,菜油亦得,黄丹七两,二物铁档文火煎,粗湿柳批篦(bi),搅不停,至黑也,加武火,仍以扇扇之,搅不停,烟断绝尽,看渐稠膏成“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次记录黑高要制作方法的文献资料。

南北朝至唐朝,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,在《千金翼方》记载:“生乌麻油一斤,黄丹四两,蜡四分。右三味以腊日前从午,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,至明旦看又减一分,下黄丹消尽、下蜡令沫消,药成至午时下之“膏药制备方法。唐代是将膏药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时代。

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,宋朝修订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政府成药药典《太平惠民局方》记载较多的膏药制法和药方。在《清明上河图》市井风景西大门处的《赵太丞家药铺》前竖着黑膏药牌坊,至今到此园游玩仍然可以领略这一风景。明朝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外治方法80余种,1600多个外治方,返给他提出了穴位敷药疗法,正式黑膏药与经络腧穴结合可以提高疗效。清朝黑膏药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常用的药物之一,全国各地大街小巷高药店林立,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局面。著名膏药大师,被誉为膏药理论鼻祖吴尚先医生,在《理㵸(yue)骈(pian)文·略》中说到:“汤液内治犹在暗室也,膏药外治犹在大庭广众之地也。暗室人所不见,大庭广众之地人皆见之。顾内治可蒙,而外治不可蒙“的精辟论述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提出“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。应当努力挖掘“,。1958年后,全国各地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、研究中药制剂的热潮。1986年,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中药管理局。1978年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政策,中国如雨后春笋般速度崛起,中医药被现代人誉为”绿色疗法“、”自然疗法“。1982年,国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。1990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首次写入”阳和解疑膏“”阿魏化痞膏“”狗皮膏“和”暖脐膏“黑膏药等膏药。

近年来,西方化学药物对人身的伤害逐渐被认识,人们开始慢慢回归到中国医药疗法上,中医药制剂收到极大关注,简便廉验成为中医药代名词。各种膏药著作陆续出版。如1981~1989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刊的《中国膏药学》先后印刷6次。1996~1998年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刊行的《中国膏药药膏糁药全书》两次印制,近2000页300多万字记载黑膏药方剂2000多个。1997年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刊行《新行膏药应用指南》。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刊发《中医内病外治》。2009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《常见病膏药实效方》。2012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《现杰膏药用药经验集》。2013年中国医药科出版社刊行的《中医膏药敷疗法》及中国健康出版社刊行的《黑膏药简史》等著作,为黑膏药疗法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,为冬病夏治取得了辉煌。


微信咨询

拨打电话

招募代理

在线订购